【读书月征文】人生艰难,亲情与友情给予能量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
“我不再装摸做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些表面的朋友”。偶然之间看到这句话,突然很想去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经历,想了解作者为何会出现如此的感悟,随后也就选择了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
初读这本书,我有点没有信心,我怀疑是否可以坚持的读下去,这好像是我没有接触的世界。但最后我还是被作者的回忆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就读完了。作者以孙光林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展开,回忆了自己在当时的苦难中艰难成长的一段段故事,记忆也不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而是以情感的顺序出现,刚开始读感觉有点混乱,后来才发现这样的描述可能更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变化吧。孙光林是一个孤独的人,辗转于两个家庭之间,6岁被迫告别故乡和亲生父母,被养父母带到了另一个小镇,一住就是5、6年,好不容易建立了亲密关系,却又因养父自杀,养母回娘家被抛弃。自己辗转回到亲生父母身旁,却还是作为家里的一个局外人生活。父亲孙广才无疑是一个无赖,对儿子们没有疼爱,对祖父没有孝心,对妻子缺乏忠诚与尊重,并且这一切在他看来是那么理所当然。孙光林回家之后一直作为一个局外人看待家里的一切事物,包括弟弟孙光明舍己救人,溺水而亡;哥哥父亲都与同村寡妇保持不正当关系等。这一切的一切给人一种悲惨与凄凉的感觉,但也有部分细节令人动容,例如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一直对弟弟不理不睬的哥哥竟然会悄悄给弟弟还高考报名费,并独自送弟弟去上学;除此之外,父亲和哥哥也曾拼命奔跑抢救溺水的弟弟;父亲也会在母亲去世之后偷偷跑到坟头哭泣……这一切说明亲情血缘就在那里,不管怎样,它总会在某些地方萌芽生长。我很庆幸自己的成长,有爸爸妈妈疼爱,还有弟弟的关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最初吸引我的那句话出现在文中的友情一章,孙光林自认为的与苏杭的友情其实更像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体会到的感觉与自己孤身一人体会到的孤单竟十分一致,自己对于苏杭就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而和苏宇的友情则让人动容,例如“苏宇告诉“我”其实不是抱住郑亮的肩膀,是抱住你的肩膀”,以及“苏宇的微笑和他羞怯的声音,在那个月光时隐时现的夜晚,给予了我长久的温暖”,这种温暖的友情陪伴了孤独的“我”。友情就像是温暖的阳光,有的人就算长时间不联系,但只要有需要,还是会出现,给予我们能量,而有的人就算一直在你身边,也体会不到温暖的感觉。人生艰难,我们需要温暖的,能够给予能量的亲情以及友情,珍惜现在,体验百变人生。
医学研究中心:许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