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荣幸------你好2020,再见,2020年
夜间11点,坐在办公室里守着眼前的几台监护仪,看着时刻跳动在正常范围的绿色数字,竟然比躺在床上更觉得安宁,2020年,做医生的第7个年头,多了点面对危急时刻的处之泰然,少了点刚入职时的惴惴不安,但依旧是患者一个红色数字的浮动,一点点咳嗽的声响,都能将自己变成竖起耳朵的兔子般警惕。
每到值班的时候,总是似乎只要很少的睡眠就能将自己变成一名战士,直到第二天中午重新看到外面的太阳,最舒适的是懒懒地拉伸一下身体,感叹一句,阳光真好。
这一年,真是特别的一年。
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全国人民卷进恐慌的漩涡,此刻回想起来,我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宾馆房间,那个小小的但又装满了疲惫和希望的房间。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25日,我申请到密切接触者隔离点工作,20天后,我再次提出前往我院的隔离病房值守;2020年3月1日,我进入隔离病房,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隔离工作。
那是漫长而又短暂的两个月。
经过前期的培训,当我穿上那身早已熟悉的“战袍”,防护口罩紧紧得裹着口鼻,面屏死死地箍着脑袋,防护服如同盔甲般披挂在身,步履艰难,诚惶诚恐,心里怀揣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决心。丁尼生在《尤利西斯》中说,“我们仍有英雄之心的勇气,虽然被时间和命运损耗,但意志坚强,要斗争、要探索、要寻找、绝不屈服”。是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决心,就完成不了当时那份略显艰难的工作。我每天给自己加油打气,克服失眠,克服偏头痛,克服对家人小儿的牵挂,每日都在丝毫不敢懈怠的防护服下去完成工作。
这一场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也使无数直面新冠病毒的人们内心受到重大的创伤。在隔离病房里,每天等待新冠核算检测结果的一颗颗焦灼的心,已经无法用自己的理智去左右,他们唯一能通过我们去了解自己的最新病情,通过我们的鼓励和安慰,去熬过他们的隔离观察期。在国外求学归国出现发烧的孩子,从远方来投奔子女却被查出肺部间质性肺炎的老人,反复高烧不退但仍记挂着工作的年轻人……大家都如同惊弓之鸟,但你永远无法真正感同身受,唯有理解和体谅,宽慰和治疗。
结束一天的工作,脱下防护服,小儿透过手机屏幕问,“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打败病毒回家?”我在心里问自己,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赢?但是不管前路如何,穿着这身白衣,就要对得起这份救死扶伤的初心。
四月下旬,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胜利的曙光也照进了我们阴冷的隔离病房,真正的春天还是在向我们走来。4月30日,上完隔离病房的最后一个夜班,再次回到这个“正常的世界”,哪怕病毒没有完全消灭,但依旧觉得天空格外得蓝。
2个月的辛苦磨难就像铁烙,在我的心头,在我的人生之路上烙下深刻的印记,是我从医道路上的一座灯塔,告诉我不管敌人是什么,救死扶伤、敢于担当的战斗精神,是作为一名医生永远的动力和使命。
现在,凌晨的医院走廊,静悄悄,只有患者偶尔的咳嗽声,呼吸机发出的平稳通气声,护士来回巡防故意放轻的脚步声。这又是一个普通而又不一样的夜班。我守着这个病房,守着这些病人,病人换了一波又一波,但我就像守望希望一样,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换来别人的安康。
小儿曾经问我,妈妈,上班是为了什么?我说,上班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又问,那价值是什么?我说,价值是你能为自己做什么,为别人做什么。他再问,怎样才能有价值?我说,不断得学习和进步,找到你想做什么,才能去实现自己得价值。
他似懂非懂。而我在这从医不长的7年里,也似乎才开始懂得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没有直面生死,便不会那么怕死;如果没有经历灾难,便不会知道灾难是什么。2020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不管战场在哪里,举起自己手里的武器,去战斗,去付出,远比安居一隅却惴惴不安要坦然得多。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经历,所以成长。2020年,终于在抗击疫情的磨砺中,学会了与自己矛盾的内心握手言和。一切辛苦和付出,不过都是为了自己当初穿上这身白衣时的赤子之心。
最后,想对自己也想对2020年说一句:“在广袤的空间和时间中,能与你共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段时光,是我的荣幸。”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顾临月
【作者小传】顾临月,优米手机官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中共党员,2018-2020连续三年被评为医院“优秀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