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手记】一喝完水就想尿,是不是肾脏不好?
临床上常见到一些患者来门诊咨询一喝完水就想尿的问题。
正常成年人在白天排尿约4-6次,夜间0-2次,且两次排尿间隔时间一般为3-4小时,正常每天尿量为1500-2000ml,次数明显增多且两次排尿间隔时间缩短称为尿频。如每日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超过4000ml则需排除尿崩症。患者如总是一喝完水就想尿,多见于以下之类情形。
一,病理性方面:
其一,泌尿道感染。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甚至发热、腰痛。病源微生物刺激膀胱三角区可引起上述的反射反应,患者一喝完水就有尿意,尿痛、尿不尽,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若不及时规范治疗,导致慢性迁延进展,反复发作,严重者会引发尿失禁、尿道狭窄。
其二,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功能损害。部分药物、中毒等所致的肾小管损伤,长期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导致的肾损害,引起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和(或)浓缩功能障碍,容易出现尿频、尿液增多,尤其出现夜尿的增多。需要及时就诊,检查尿常规、尿特定蛋白分析、尿24小时生化、肾功能等项目。如有异常,则表示存在慢性肾脏病,需高度重视及遵医嘱用药干预,避免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尿毒症)。
其三,内分泌疾患。糖尿病患者可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过多的糖不能进入到细胞内利用,只能从尿液中排出,导致尿液渗透压增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就出现多尿。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也常有多尿症状,但常常合并心慌、怕热、多汗、突眼、急躁易怒等症状。查甲状腺功能可以检测。
其四,尿崩症。尿崩症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是指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VP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尿量>4000ml/d,需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
二,生理性方面:
精神紧张或焦虑。精神紧张或焦虑状态,可出现尿频症状,也叫神经性尿频,部分患者表现有尿失禁,考虑为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尤其是在失眠、焦虑、考试等情况下,放松紧张的情绪、转移注意力、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等可缓解精神紧张所致的尿频症状。
饮用利尿作用的饮料。如频繁饮用咖啡、浓茶、啤酒、饮料等通过肾脏的调节功能会出现尿量增多及排尿次数增多。咖啡、茶、啤酒等具有利尿作用。
妊娠。妊娠导致的多尿原因主要有:怀孕后母体的代谢产物增加,同时婴儿的代谢产物也要由母体排出,因而大大增加了肾脏的工作量,使尿量增加。此外由于妊娠的中期和晚期,增大的子宫或胎头下降压迫膀胱,使膀胱的容量减少,引起尿频,尿急。当妊娠结束后上述症状可消失。
总之,喝完水就尿的原因较多,最常见的是肾脏的原因,需仔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进行全面判断,解除诱因才能缓解症状,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生理状态的尿量增多或尿频是正常反应,无需过多担心。
肾内科:吴伟江
审核:金东华


 
                         
                        
